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MISS BOSS

中年婦女二度就業究竟有多難?亞洲職場對女性的歧視與限制,35-45女人的職涯天花板。

104人力銀行去年曾發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台灣高階主管平均年齡在45歲,不過男女比例卻是9比1,性別差異大失衡!國際勞工組織去年三月也發佈過一份報告指出,全球職場管理職的女性占比成長幅度緩慢,依目前成長的幅度而言,要在管理階層達到性別平等,有可能要再等待140年的時間才有機會。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在去年報導指出,北歐五國以芬蘭為首,擁有世界上最佳的女性就業環境。這代表著這些國家有較高的性別平等水平,女性有更好的就業機會,而且在職場上受到更好的待遇和支持。相較之下,南韓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在職場性別友善措施方面則顯得不足。這意味著在這些國家,女性可能會遇到更多就業障礙,例如薪資差距、升遷機會受限、性別歧視等等。另外,台灣雖然在亞洲地區擁有相對較高的性別平等水平,但因為不屬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國家,因此未列入《經濟學人》評比之中。但《經濟學人》評比的結果顯示,亞洲女性在職場上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和不平等待遇,這些挑戰需要透過政策和文化改變來解決,讓女性在職場上獲得更好的機會和支持,也讓整個社會更加平等和進步。


缺工潮卻不僱用中高齡者?企業人資不能說的秘密


《遠見》雜誌在近期公佈一份調查報告,台灣企業在疫情後大缺工,但很多公司仍然不願意雇用中高齡的員工,這個長久在職場人資上不可說的秘密其實已經不是新聞了。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不少企業應聘中高齡的員工其實顧慮很多,擔心結過婚的、有老人小孩要照顧的、不能加班的、薪水又不能給太低的人,年紀太大又要擔心跟年輕員工溝通不來,資訊數位化能力也不高…,太多不能公開的質疑導致很多公司寧可選擇年輕又便宜的新鮮人任職,即使公司可能要花更多時間重新訓練和教育,大部分的公司還是選擇妥協。這份報告中引用104人力銀行調查說明,包括外商、本土上市櫃企業及未上市櫃企業共1003家,針對「不用中高齡者是只能做、不能說的祕密?」這一問題,其中同意說「是」的比例共超過六成,由此結果可見企業傾向不用中高齡者,確實是一個共通的現象。《遠見》雜誌更採訪幾家企業負責招募的人資或單位主管,許多人直接說看到年齡較高就把履歷刪掉了,這句話顯得很無情,但這就是目前在台灣職場上每天都在發生的現況。


女性職場的玻璃天花板只到35歲嗎?


從104人力銀行的工作職缺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職務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都是在1到10年之間的工作經驗,也就是說當一個從大學畢業23歲,他大概只到35歲左右的職場資歷是能夠獲得80%以上的職缺需求認可,但超過35歲之後呢?

我相信很多中年或2度就業的人,其實非常難找工作,一來是因為很多的職缺都說他們只需要2到3年的工作經歷即可,所以呢?超過3年就不需要了嗎?因為太有經驗?相對而言,這樣的工作薪資水平平均只能維持到3到6萬之間的平均水準,當然我說的是一般企業之類的,不包含知名企業百萬年薪以上的工程技術跟資訊科技業的工作領域;再者,比較有經驗又資深的2度就業者,他們在轉職或者是跨業的時候遇到很大的困難,就是年齡的歧視,尤其這對於女性而言更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一旦你的履歷表超過35歲,尤其是女性,在你想要轉換工作或轉換跑道時,你的選擇性相對可能會降低許多。不知道這是不是華人社會傳統的一個思維,還是社會職務的工作需求真的是以35歲為女性職場的玻璃天花板?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大陸,甚至是亞洲地區的日本跟韓國,許多工作的職務不只是限制性別甚至限制年齡,這難道不算是一種職場霸凌跟歧視嗎?雖然在任何表面上的文件或是說詞都不會承認有這樣的歧視和差別待遇,但面試主管及應徵的公司人資,在既定印象和社會的傳統慣性之下,卻可能對這樣的刻板認知有所承繼。


中年婦女二度就業為什麼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20年全台灣男性勞參率為67.24%、女性為51.41%;其中,女性在25至29歲的勞參率最高、高達90.47%;到了35至39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降到82%;再到50至54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則為64%,進一步分析主要原因,還是脫離不了傳統對於婚姻和家庭的多方考慮,因此導致女性年紀愈大,勞參率愈是下降的趨勢。最近因為全球人力緊缺,所以很多的政府機構紛紛推出,希望能夠推進許多人再次就業或2度就業甚至是中高齡就業的人力計畫,但如果不是政府的計畫有補助,或者是某些特殊產業,譬如說是養老看護、銀髮照護、健康產業之類的工作職務,職缺平台上幾乎很少看見能夠符合中高齡就業或2度就業、高齡就業的更多工作需求跟職缺,這就牽扯到了很多人為什麼在同一家公司,其實做了很多年都還不敢換工作?因為時間是最大的職場天花板,年紀是最大的轉換工作的一個困境及問題,尤其是中年婦女二度就業,通常在經歷結婚生子、照顧育兒的過程當中,幾乎耗費了女人3到5年以上的青春時光,當她們好不容易能夠出來再次面臨職場就業的時候,卻遇到非常多的困難,不只是性別和年齡,還包含很多工作都會希望找年輕一點、便宜一點、然後體力比較好一點的人來進行訓練,或傾向用這樣的年輕人來做這樣的工作,因此排擠掉許多中高齡就業及中年2度就業的女性求職者。


專業成功的女性能不限年齡繼續晉升嗎?


不諱言在職場也有許多在專業能力上非常強且成功的女性,而且也有是非常資深的中高階主管是女性,但是,無論是在傳統產業還是在外商企業,還是隱約有在文化或是職場氛圍之下,年齡成為了成功又專業的大齡女性主管晉升的一個隱形天花板,這個天花板不是不可打破,還是有許多的女性非常強勁,而且非常成功地打破這個天花板,例如:《挺身而進》一書作者,前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還有最近才出新書的前雅虎總經理鄒開蓮…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般公司的中高齡資深的女性主管,他們有辦法衝破這個天花板到達公司最頂層的核心階層嗎?我想這個機率是非常難上加難的,不只是因為年齡,更是因為許多公司顧及到這樣大齡專業能力又強的資深女性中高層主管,公司要對於他們付出的基本薪資,相對比一般員工要高很多,還包含其它福利跟退休金,對於想要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而言,這部份相對有很大的支出負擔,因此,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幾則社會新聞,有很多的中高齡員工可能在公司工作超過20年之後,也做到了公司的中高階層,卻在退休最後幾年常常無緣無故地就被冷凍或是裁員,這種發生的機會在資深中高階的女性主管相對於男性主管而言更是普遍性的常態。


亞洲職場對於中高齡女性就業的差別歧視


在亞洲及華人社會裡頭,對於女性的性別及年齡歧視其實相當嚴重,我們從最近播出的一部韓劇「醫生車貞淑」嚴正花所主演的電視劇,就可以觀察到這個普遍現實的社會現象。一位專業能力這麼強的女性醫生,卻為了孩子和家庭,放棄她的醫生資歷,為了照顧老公婆婆還有自己的孩子,20年都在當家庭主婦沒有辦法出來工作,看到這相信已經有很多女性已經頻頻點頭,在家全職當家庭主婦,專心相夫教子帶小孩,這不就是傳統亞洲社會對於女性結婚生子後的制式期待嗎?但在這部韓劇中,20年後當女主角突發一場重病要去醫治的時候,卻連身邊最親近的這些人都沒有辦法到她的病床前來照顧她,還得勞動她自己親生的媽媽來看護,而且,當她病危需要進行換肝手術的時候。唯一能夠幫助她的先生,竟然因為母親的反對以及對他自己的私慾,自私到不願意負責任的態度,眼睜睜看著女主角面臨死亡的威脅,這對於全力付出20年之後的女主角而言,最後換來卻是辜負及背叛的確是非常寒心,但這卻也是在社會新聞上常見的現實。所以當車貞淑醫生在20年後,自己努力再次考上實習醫生的資格,重新面臨職場的時候,這時面試官卻說:「你的年紀也不小了!不,應該說是有點大!不對,你年紀非常大!」這位男性面試官在嘲笑這位女性醫生的年齡,認為她不應該在這樣的年紀來應徵這樣的工作?為什麼?因為年紀大又是女性?怎麼可能去勝任一個這麼重要的醫生角色?又怎麼會有體力去承擔照顧病人的責任?這是男人的歧視,還是醫療行業的歧視?還是工作職場的歧視?都是吧!所以亞洲職場對於女性而言充滿了太多年齡的限制和枷鎖,而讓女性沒有辦法自由地發揮所長。


創業是中高齡就業女性被迫選擇的另外一條出路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7年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中顯示,25至44歲女性中,離開職場者總共有6萬7000人左右。當這些女性被問到為什麼離開職場?最常被提到的兩個原因都與家庭有關,有24.6%說處理家務是主要原因,19.2%則說是結婚生小孩。為什麼最近這幾年中高齡女性創業的趨勢越來越興盛?我相信除了社會對於這些退職女性想要回歸職場的諸多歧視及不平等待遇的問題幾乎成了常態之外,唯一的出路就是自行創業。對於中高齡女性而言,想要再次進入職場,要嘛她只能夠選擇較容易進入的勞動服務業,領著不高不低的微薄薪水,安安份份地過她的下半輩子;要嘛就走另外一條路,就是嘗試著用過去自己的專業經驗還有人脈資源,大膽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道路,所以,這幾年女性創業的趨勢和機會越來越多,也許看著是件好事,但我相信是因為有更多的女性是被迫接受現實,不得不去選擇創業這件事情,因為這可能是她們唯一能夠打破現實天花板的一條出路。


創業一樣有女性年齡天花板與標籤限制


更殘酷的現實是,政府紛紛推出了許多創業計畫跟補助方案,不知道為什麼年齡又成為了資格選項裡的必要條件之一,年齡又成為了創業女性走上創業這條路的絕頂天花板。不論是35歲還是45歲,政府所推出的各項政策,原本應該是服務全民的福利,但為什麼又要限制年齡的範圍?有人說是為了鼓勵年輕人,或是為了鼓勵在某一個領域的弱勢族群,但試問,年齡對於這一群人來說,是決定申請的標準條件嗎?年齡是評量一個人是否有創業能力的標準嗎?難道大齡女性或是大齡創業,對於政府想要推動的計畫而言是個阻礙或是個缺陷嗎?這讓我非常困惑和質疑,政府的利益跟政策的美意到底是什麼?如果政策所推出來的資格限制在35歲或45歲以下,那大可去到學校去招收學生的創業者,或者是現在目前正在工作的上班族搞副業,所謂35歲跟45歲這方面的年齡限制,50%以上的人都在上班,少數是想要創業,但政府的創業計畫跟補助計畫,不就是為了普及幫助更多想要創業的人嗎?所以為什麼要有年齡的限制?尤其又是針對女性創業者的身份,又把年齡加在上頭,所以,連女性能夠爭取到創業這一條出路,這問題又多了一個年齡天花板的限制無處申訴。年齡對於女性而言到底有多少限制?除了結婚生小孩要趁早,工作晉升要提早,幾乎所有生活都有年齡這個限制,年齡對於女性而言到底有多重要?有多辛苦?有多封閉?年齡代表數字也代表歲月更代表經歷,一個人能夠渡過這麼多年的時光,她在過程當中所吸取到的經驗,絕對不是年輕人可以取代的,也絕對不是用數字可以來鑒定這個人的能力和體力甚至是經驗。所以期待在未來,我們的社會和職場,不要再有性別跟年齡的歧視和限制,對於女性和弱勢也許可以更加開放包容。也許,可以期待,有一天可以告訴我們的下一代,無論你幾歲?無論你想要做什麼?這個社會永遠都會用開放的態度去擁抱你,積極地去幫助你發展你自己,自由地去享受你生而為人,能夠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大眾,所想要做的一切夢想,沒有年齡、沒有天花板、沒有性別和任何歧視。



>調查數據引用來源<



#中年婦女二度就業#台灣職場現況#女性就業困境#女性創業門檻#職場性別歧視#職場年齡歧視#職場生死錄#35-45女人的職涯天花板#中高齡女性創業的困難#中高齡就業#二度就業婦女#104人力銀行#遠見雜誌#經濟學人雜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